喝完酒多久才能開車?看看警察叔叔怎么說
近年來,因酒后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公安交警部門也不斷加大對酒后駕駛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但依然有部分人心存僥幸,以身試法。特別是低估“隔夜酒”的威力,認為經過一整夜的時間就沒事了,卻往往因此“中招”。近日,遷安一男子就因“隔夜酒”被交警查獲。
5月20日,按照上級公安機關“逢十必查”統一行動的部署,遷安市公安交警大隊城北中隊在平青大與祺光大街交叉口處對過往車輛巡查時發現一輛車牌號為冀B6BMxx的小轎車駕駛員身上有酒味,民警立即對駕駛員彭某某進行了呼氣式酒精檢測,經檢測其體內酒精含量為43.6mg/100ml,屬飲酒駕駛,隨后民警對其進行了處罰
經了解得知,彭某某在前一天晚上與好朋友見面很高興,二人一起吃飯并喝了酒,很早就回家睡覺了,沒想到都一夜過去了,體內酒量還這么高。
目前,彭某某因酒后駕駛機動車,其準駕車型為A2的駕駛證被予以降級、記12分并暫扣駕駛證6個月、罰款1000元的處罰。
交警提示:酒駕認定不看“時間”看“含量”,請廣大駕駛員在飲酒后一定要保證充足休息,飲酒后24小時內最好不要開車,千萬不能心存僥幸。
固真小貼士:
正常人需要10小時左右。
實驗得知,飲酒后約九十分鐘后酒精濃度就會逐漸下降,四小時后,就會消失殆盡,大約在九時至十二小時血液 中酒精濃度就會變零。
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無事;若這兩種酶含量降低,需要飲用解酒護肝飲料使之增多這種酶。
總得來說,每個人代謝酒精的能力和速率是不一樣的。大多數人每小時可以代謝半杯。交警蜀黍通過血液酒精含量在測是否超標,是否適合開車。如果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那么就是酒駕了。
而且有些人很奇怪,當天沒喝酒,為什么吹出來是酒駕?這就是跟酒精在體內殘留的時間有關了。目前來說,酒精可檢測血液長達6小時;呼吸、尿液和唾液約12—24小時;頭發長達90天。
聲明: 本文及文中圖片系網絡轉載,供學習交流使用,若來源標注有誤或涉嫌侵犯著作權,請聯系4008-869-289,核實后我們將立即修改/刪除